一场社会治理的双向奔赴
来源:大鱼棋牌手机官网 发布时间:2024-07-08 18:06:29今年5月31日,在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滁州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条例》获得批准并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滁州历史上第一部地方性物业法规,为全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规范性依据。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部“接地气、有特色、可操作”的物业管理条例缘起于一份司法建议。
2023年7月,面对物业纠纷多发、高发的态势,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深入调研、充分沟通基础上,向市住建局发出司法建议,撬动起一场全市住宅社区物业管理的整治提升。纠纷预防研判、矛盾联合调处、信息互通共享,法院在办案中参与社会治理,政府在治理中创设行为规则,市民得以共建共享优美社区环境,一部物业管理条例成为府院互动、协同共治的见证。
为什么司法建议对社会治理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审委会会议,听取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工作的报告,包括2023年度的落实情况和2024年度的选题情况,回顾与展望间,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2023年最高法院新一届党组成立后,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将司法建议作为人民法院融入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坚定的原则、柔软的身段、商量的口吻”“没完没了”抓司法建议的落实,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发出、反馈、落实、见效,司法建议尤其是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的效能链条已初步显现。
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审判机关,既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机关,更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延伸审判职能,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司法建议是一种优选路径。
囿于认识偏差和工作力度欠缺,一些地方法院长期存在“一发了之”“只关注个案解决,不思考类案成因”的问题,发出后不跟踪、不反馈、不落实,司法建议往往停留在“建议”层面。
如何把工作做深做实,有效提升司法建议的效能?最高法院为全国法院“打样”示范。
2023年7月起,最高法院针对商品房预售监管、信用卡监管、电影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保证保险纠纷、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等矛盾纠纷多发高发问题,先后向国家相关单位发出5份司法建议书。此后,以座谈会商、培训授课、联合发文、机制对接等方式,持续跟进司法建议的落地实施,合力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单位反馈积极,就司法建议逐条分析、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与最高法院有关部门进行当面沟通,对办理落实情况及时复函。
其中,有关商品房预售监管、信用卡监管的第1号、第2号司法建议得到同志的批示肯定。10月8日,最高法院印发了对两个司法建议的一体落实通知,指导各级法院运用好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深入开展诉源治理。
据统计,2023年1月至3月,全国法院信用卡纠纷案件一审收案数为187437件,2024年同期为132299件,同比下降29.42%;全国法院保证保险合同纠纷一审收案数量为20873件,2024年同期为14936件,同比下降28.44%。不止关注数据的大幅度降低,最高法院有关部门跟踪分析司法建议发出后相关案件数据的变化,与被建议单位保持密切联络,一同研究进一步工作举措。
示范效应引起连锁反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人民法院司法建议的反馈率、采纳率仅为63.8%、37.6%;2023年的反馈率、采纳率均超过80%。上海、安徽、河南、云南、青海等地法院注重抓好事前调研沟通和事后协同落实,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的反馈率、采纳率均达到100%。
从数据看变化最直观,最有说服力。全国法院按照最高法院统一部署,以司法建议为抓手深化诉源治理,实现了工作理念的根本转变,此前认为司法建议可有可无、可发可不发,甚至担心司法建议影响法院与党政机关关系的观念得到了根本扭转。
理念更新引起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重要转变,发出司法建议既注重事前调研沟通,更看重事后协同落实,带动了社会治理从单方发力升级为协同共治。
“司法建议为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也对行政机关科学决策、改进工作、消除隐患、依法履职提供了司法助力”;
“最高法发出司法建议前认真调研,与我们充分沟通、听取意见建议,发出后一起抓落实,这样务实的做法让我们很感动”;
“希望能与法院一道,在合同订立前做好风险提示,把事后监管变成事前预防,从源头减少纠纷”。
2024年全国两会前夕,最高人民法院邀请部分司法建议相关单位、企业和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座谈,共商进一步落实司法建议,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举措。座谈中,“会商研究”“共抓落实”“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成为高频词汇,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协同共治”是大家的共识。
2019年以来,四川省安岳县一度存在40个逾期未问题楼盘项目,涉及商品房17889套,问题楼盘“难”极大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感。为解决涉诉楼盘“难”问题,2023年,安岳县人民法院向安岳县政府发出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
安岳县政府收到建议后,采取“判例﹢司法建议书﹢政府纪要”模式推动涉诉楼盘不动产转移登记和产权工作,为6000余户购房业主解决了商品房难题,惠及群众2万余人,从源头上化解了困扰群众的烦心事,保障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小建议”撬动“大治理”的生动实践。
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发现集群企业成为知识产权侵权的主要主体,相关案件爆炸式增长。为解决以上问题,南平中院积极走访相关行政部门和园区企业,经过充分调研和沟通,于2023年7月向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司法建议,提出“严格规范注册登记工作,做好托管合同的备案管理、企业住所标注”等4项建议。
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司法建议后,主动联系南平中院,组织并且开展调研,召开专门会议提出对策,于2023年8月对司法建议进行书面反馈,采纳了全部建议。此后,又对“集群注册”市场主体清理规范的成效,向法院进行了三次反馈。司法建议的协同落实,一方面大幅度的提高了全市集群注册的登记管理上的水准,另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全市法院涉集群企业的受案数量,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效果。
一年多来,司法建议就像一根丝带,一头连着法院,一头连着政府,将二者紧密联结在一起,朝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齐头并进。实践中,如何把源头治理的成效做法转化成制度规定,常态化促推社会治理?全国各级法院动了不少心思,有许多创新做法。
2023年11月15日,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了人民法院开展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工作的依据,提出了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应当遵循的确有必要、同级本地、调研沟通等工作原则,提升了司法建议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让司法建议的依据更有权威性,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的重要性得到凸显。
各级法院主动争取党委支持,做实司法建议的效能优势,推动司法建议从“软建议”向“硬执行”转化。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紧紧依靠省委领导,与22家省级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建立司法建议工作联席会议、沟通协调和办理反馈机制;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广东、四川等地积极推动将司法建议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体系;上海市各级法院与辖区内政府法制办建立联合督办和协调联动机制,促使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落实司法建议,有效发挥推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制度转化过程中还有信息技术的加持。浙江省兰溪市人民法院上线司法建议“一件事”应用,依托贯通全省三级法院的“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打通浙江法院内网办案办公平台和党政机关外网数据端,实现了司法建议全流程在线管理、全覆盖在线交互、全方位跟踪督办和全链条综合评价。2023年11月,该应用在全省法院推广使用,截至目前,全省法院通过该应用制发各类司法建议552件,反馈率、采纳率为83.95%、83.56%,其中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169件,反馈率、采纳率均达到99.41%,发挥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放大效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