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心

黄树贤:奋力开创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

来源:大鱼棋牌手机官网    发布时间:2024-06-10 12:27:19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习一直关心关注城乡社区,格外的重视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每到一地视察,都会深入街道乡镇、城乡社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卓越的政治智慧、科学的辩证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新观点新论断。习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大创新理论成果,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推动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习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视野宽阔、博大精深,包含着城乡社区治理的丰富内容,阐明了城乡社区治理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和路径策略,将我们党对城乡社区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第一,指明了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战略定位。习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习的这些重要论述,突出了城乡社区治理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政治担当大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为切实巩固基层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二,指明了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宗旨原则。习强调:“社区工作要时时处处贯彻党的宗旨,让党的旗帜在社区群众心目中高高飘扬,让社区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充分的发挥作用、展示良好形象”,“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天天同居民群众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习的这些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重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以基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改革创新,逐渐完备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

  第三,指明了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目标任务。习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区建设好,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目标实现好”,“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要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把社区居民和单位组织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习的这些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乡社区治理领域的生动体现,要求我们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保障居民群众和谐幸福生活,有效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指明了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路径策略。习强调:“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升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要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习的这些重要论述,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系统回答了社区治理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重要课题,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怎么样才能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明确了主攻方向,提供了科学路径。

  第五,指明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习强调:“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习的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聚焦点、着力点和关键点,要求我们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在城乡社区治理的突出位置,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专业素养好、服务能力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和谐稳定。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从理论、制度和实践上学懂弄通做实,不断的提高推进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政治站位、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

  一是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必须从始至终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以基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充分的发挥社区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社区党组织功能,提升服务居民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社区各类组织各方力量真正凝聚起来,有力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必须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指出:“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居民群众的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作为第一目标,把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首要目的,着力构建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真正使城乡社区治理成为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三是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必须从始至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要尊重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贯穿于城乡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要依法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处理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充分的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软法之治”的非消极作用,不断培养居民群众的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和法治认同,使广大居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四是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必须始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习指出:“要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总结提炼地方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并将其上升为指导面上工作的政策措施,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路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更要把推动基层改革创新作为重中之重,自觉将改革信念和创新思维贯穿于基层探索实践全过程,要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引导形成鼓励基层探索实践、支持基层改革创新的鲜明工作导向,以基层改革创新的星星之火,形成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发展的燎原之势。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把力量凝聚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中央战略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强大力量,科学谋划工作,明确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加强党对城乡社区治理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城乡社区治理全过程各领域,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乡社区全面贯彻落实。健全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地方各级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推动各省级党委和政府普遍建立研究决定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重大事项制度。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城乡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是要加强完善政策制度。把贯彻落实《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中心任务,推动所有省份出台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具体实施建议。加强城乡社区治理领域相关法律和法规立、改、废和有关政策制度制定完善工作。推动建立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社区治理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建立基层社会治理统计制度,规范城乡社区治理统计口径,科学研判城乡社区治理形势任务。

  三是要逐步抓好示范创新。用好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等实验试点载体,鼓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深入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用好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等示范创建载体,切实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提升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水平。用好全国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征集、优秀社区工作法征集展示等经验展示载体,征集展示一批实践效果好、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做法,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鲜活样板。

  四是要逐步加强能力建设和研究宣传。着力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搭建全国村官大讲堂、全国社区工作大讲堂、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讲习班等学习交流平台,打造城乡社区治理领军人才队伍。落实“下基层、作调研、抓落实”工作要求,真正扑下身去、沉下心来,拿出实实在在“脚下有泥、心中有底”的调查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多种新闻宣传载体,采取城乡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贯彻习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决策部署,广泛宣传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经验做法、社区工作者先进典型、城乡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典型事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加强完善城乡基层治理
下一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